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羌年”列入人类非遗名录 中国文化再耀世界舞台

发布时间:2024-12-09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并通过我国“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殊荣不仅是对羌年文化深厚底蕴的高度认可,也是茂县作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在羌年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特色工作举措的生动写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见证历史,让“非遗”绽放耀眼光芒

这里文脉悠长,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羌风浓郁,是全国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里山清水秀,是天府水源生态屏障——阿坝州茂县,该县位于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平原向高原丘陵区过渡地带、高山峡谷区。东西长116.62公里,南北宽93.73公里,辖区面积3896.3平方千米。辖11个镇,104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全县总人口约11万,其中羌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4%,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

长期以来,茂县在推进羌族生态文化保护工作中,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理念,挖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精髓,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并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推文化润茂。


加强领导,让机制“实”起来

茂县设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主的专项领导机构,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同时,深入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羌年保护性规划》《茂县羌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实施细则》《瓦尔俄足保护性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走进生活,让非遗“活”起来

茂县紧紧把握国家政策的宝贵机遇,依托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羌族文化保护载体的建设工作。精心构筑了活态展示基地,通过“静态+活态”的展示方式,在中国古羌城生动地展示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广大群众和游客能够近距离地领略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成功申报了包括羌年、羌绣等在内的特色非遗传习基地,常年开展活态传承活动,积极探索“非遗+产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此外,茂县还整合了羌文化资源,打造了文化传播基地,通过对外交流和与高校的合作,加大了羌文化的传播力度。以中国羌族博物馆为中心的教育研究基地建设,传承和弘扬了羌族文化,讲好羌族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守正创新,让非遗“火”起来

茂县致力于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羌年”“瓦尔俄足节”等节庆品牌,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同时,有序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旅游展演活动,包括“云上萨朗”坝坝舞、“云上羌餐”坝坝宴等,这些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并获得了广泛赞誉。通过开展“心动山城、渝见茂县”系列推介活动,显著提升了茂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与参与。

茂县始终将繁荣民族文化作为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和利用独特的民族特色资源,汇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积极推进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工作,全县104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已达到“六有”建设标准,完成了115个行政村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设施设备配套工作,新建和硬化文体活动广场120余个、文化院坝60余个,建成多处省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站。同时,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项目的管理,成功发掘和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6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余项,建设县级传习中心1个,乡镇传习所8个,划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5个;征集羌民族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器具等共900余件,拍摄完成《羌年》《中国羌族民歌》等口述历史纪录片;相继制作完成了《羌汉双语动漫学习教程》,开设了《羌语周报》《说羌》等双语节目,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自觉性以及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积极性。


久久为功,让非遗“强”起来

茂县始终将羌族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县级传习中心、乡镇传习所等平台,组织传承人开展羌族语言文字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显著提升了羌族文化活态保护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羌族文化活态保护成果的共建共享。同时,对羌族各种技艺进行了全面的收录保护,收集了大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产生活用具等,拍摄了丰富的民俗照片,开展了羌族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羌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推动了茂县羌族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展望未来,我们坚信,重新焕发旺盛生命力的“非遗”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活”起来。茂县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为羌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县文广体旅局 县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